日常植物也能成藥
你是否曾在熱帶水果攤前猶豫要不要買番石榴?這種平常只當鮮果吃的植物,其實暗藏多種天然活性成分。最近,一支國際團隊鎖定番石榴葉中的關鍵分子,成功合成並驗證其抑制肝臟腫瘤細胞的潛力。想像一下,每天吃的水果可能就包含未來抗癌藥的原料來源。研究發表於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(2024,DOI:10.1021/acs.jnatprod.4b01033),不僅讓人好奇這項工作怎麼做,也讓科學家對天然藥物開發重燃希望。
科學原理大白話
合成這款番石榴新分子,關鍵在於模擬植物自身的生物合成路徑。研究團隊首先從Psidium guajava L.(番石榴)葉片中萃取母體化合物,接著透過四步「試管微工廠」反應,逐步引入氧化與環化步驟,就好像用積木一塊一塊拼出複雜結構。最終得到的半合成產物在體外實驗中,對肝癌細胞株HepG2展現劑量依賴性抑制作用(IC50約5μM)(資料來源: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, 2024, DOI:10.1021/acs.jnatprod.4b01033)。這個過程不僅解決了天然難以大量採集的限制,也為後續結構改造提供了平台。
未來應用與挑戰
當前新分子已在小鼠異種移植模型進行Phase I前研究,結果顯示腫瘤體積平均縮小30%(出處:美國NIH-NCI資料庫)。接下來需要投入更多Phase II/III臨床驗證,並評估安全性與製程成本。產業界則視其為新型天然藥物的典範,可能帶動更多植物來源化合物的再評估與商化浪潮。不過,消費者也別過度解讀「自然」等同「無害」,需等待正式藥證核准才能進行臨床應用。未來若能結合奈米給藥系統或多重標靶策略,番石榴分子或許能在肝癌難治領域闖出一片天。你認為還有哪些天然植物化合物值得重點開發?
邀請連結: https://www.biotech-edu.org/signup